联系人:李经理
座机电话:0315-6160677
移动电话:13930510675
Email:tsynjs@163.com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孤树镇饶官屯村
网址 :www.tsynjs.com
人们常说“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可见化肥的重要性。但另外还有一句比喻就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不论是化肥、粮食还是农业,没有水利,农业、粮食都会陷入绝境。因此,一个水,一个肥,决定着中国农业的命运。
而现实的尴尬是:这两个至关重要的要素现在陷入无比纠结中。首先,中国的化肥产能和产量与日俱增,氮肥和磷肥已经严重过剩,火旺得不得了,而水利的窘境和困境却日益显现,尤其是近几年南方持续干旱,气象灾害频发,给本来就不稳定的农业带来大的隐患。在这的背后,凸显出的还有资源危机这个核心问题。除了钾肥的依赖进口是中国钾资源严重不足的必然表现,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乃至枯竭更将是悬在中国农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节水”对目前占中国用水量60%以上的农业来说可谓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水利建设,今年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科技,这些政策都是农业的甘霖。然而记者担心的是,这个及时雨并不那么容易降落地面。在沙漠地区常会有一种现象:天上雷鸣电闪、大雨滂沱,但地上滴雨未见。为什么?天公和地母没有配合好,那些雨水还没有落地就被高温蒸发掉了。像近些年全国力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虽然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如何呢?记者在河南北部小麦产区看到,国家花钱给农民铺设的滴灌设备很快就报废了,农民抱怨滴管容易被肥料堵塞,不好使。我们在考察以色列发达的滴灌农业时发现,由于水和肥配合得非常好,节水的目标才得以实现。而目前中国的水肥之间却有着太多的隔阂——从原料到加工,从生产工艺到产品标准,从节水设备到操作培训都存在对接不上的问题,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已经在这里形成了瘀滞不通的“软肋”。
这个瘀滞的存在又产生了另一个软肋——企业对水肥科研的投入力度因现实而犹豫,因困难而彷徨,尤其是大型企业更是谨慎有加。这种局面迟滞了整个化肥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在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面前,一个两难选择很快就要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
好在有不少有识之士和有识企业,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跋涉探索了,他们在新型肥料的生产、开发、推广上潜心探索、埋头苦干,为顺利打通水与肥之间的瘀结,为农业的明天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对他们的工作,对国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实践经验与先进技术,我们媒体责无旁贷地要传播,要推广,并为之鼓与呼。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期国内农资行业龙头企业频频来到报社学习交流,他们都对国外水肥一体化技术表现出高度兴趣。相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论是瘀滞还是犹豫都将会成为过去式,我们相信对付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亮出亚历山大之剑——用果敢和创新一剑斩开,无解的亚细亚之结终会被!